確山鐵花又叫打鐵花,是僅存于確山縣的大型民間傳統(tǒng)焰火,與全國各地的打鐵花表演均不相同,文化內(nèi)涵十分豐富,獨具中原特色,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公布為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并獲國家專利。
確山鐵花源于古代道教的煉丹術和金屬冶煉,也是北宋以來中原道教和民間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等工匠共同祭祀“太上老君”的娛神活動。其表演形式和大體操作過程是:在一大廣場中間,搭起一個
每當打鐵花時,都有龍燈隊參與,稱為“龍穿花”。數(shù)條龍燈在鐵花飛濺的花棚下進進出出,各呈絕技,使鐵花表演更加壯觀、喜慶、吉祥。打鐵花開始后,打花者一棒接一棒,一人跟一人,光著膀子往來于融爐和花棚之間,在千余度鐵汁形成的鐵花中表演。一棒鐵花沖天而起,另一棒接踵而來,棒棒相連,絡繹不絕。一時間,鐵花飛濺,如火山噴發(fā);鞭炮齊鳴,似兩軍激戰(zhàn);起火騰空,若萬鳥飛鳴;煙花噴涌,賽百花吐艷。但見壯士健步如飛,出沒于火海金濤之中;巨龍昂首長嘯,翻騰于火光彩霞內(nèi)外。鐵瀑倒懸,流光溢彩,賞心悅目;霧嵐氤氳,霓飛虹搖,驚心動魄。鑼鼓喧天,群情激動,歡聲震地,數(shù)里可聞。這是探險者的情趣,這是勇敢者的歡樂,這是膽魄和意志的檢驗,這是拼搏與進取的象征,充分體現(xiàn)了中華民族團結奮斗、不畏艱險、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。打鐵花的整個過程,充滿著神密、驚險和歡樂,給人振奮、鼓舞、陶冶、啟迪。凡目睹此景此情者,將會終生難忘。
確山鐵花多次應邀赴鄭州中原文化廟會、北京中央電視臺北普陀影視基地、全國
確山鐵花代表性傳承人楊建軍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就開始癡心于對該項目的挖掘、整理、傳承工作,使這一瀕臨滅絕的民間傳統(tǒng)煙火得以面世。現(xiàn)又自費組建了確山鐵花民間表演隊,除隨時應邀赴全國各地表演外還開始傳藝授徒,使確山鐵花這一絕技逐步發(fā)揚光大。
確山鐵花吉祥喜慶、內(nèi)涵豐富而且表演安全。表演時滿天花雨、遍地生金、五光十色、熱烈奔放,象征著事業(yè)興旺、生意興隆、五谷豐登、財源滾滾、辟邪消災、逢兇化吉,深受廣大群眾喜愛,是節(jié)日慶典、旅游景區(qū)、宗教祭祀等各種大型活動的理想文化載體。
(姚 晶 輯自市政協(xié)文史委《天中記憶·文化卷》)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rongxingtoys.com/showinfo-33-27007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