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“守橋人”是西安鐵路局西安工務段大西高鐵晉陜黃河特大橋值守點的養(yǎng)路工們,每天日暮而作,日出而歸。作為中國的第一代高鐵人,他們肩上承載著“中國速度”,保障著高鐵的運行安全。
大西高鐵晉陜黃河特大橋,自西向東跨越黃河,連接陜西省合陽縣和山西省永濟市,全長9969米,是目前國內(nèi)高速鐵路跨越黃河最長、建設規(guī)模最大、科技含量最高的橋梁,堪稱“高鐵黃河第一橋”。由于當?shù)貧夂驐l件惡劣,導致該橋線路日常維修周期短,維修項目多。
為確保大西高鐵運行安全,守橋班職工們在認真分析動檢車動態(tài)檢查數(shù)據(jù),加密精測精調(diào)頻次的基礎上,還要每晚巡查線路設備,確保線路安全。
工區(qū)距離大橋較遠,來回車程160多公里。為了方便對大橋進行維護,工區(qū)在距離大橋3公里處設置了值守點,值守點一共有9人,平均年齡36歲,最年輕的職工年僅25歲。
38歲的李紅安是這個值守點的班長,干了17年的鐵路養(yǎng)護,一年前來到這里值守大橋。他帶領大家負責晉陜黃河特大橋上下行線路、橋梁設備的維修養(yǎng)護任務。
每次干活,李紅安和他的工友們都要背上20多套工具設備。因為在高架橋上沒法開車,幾百斤的設備得靠人力運到3公里外的鐵道上,他們扛著設備從值守點出發(fā)走40分鐘才能到達作業(yè)區(qū)。
由于高鐵養(yǎng)護要求高,測量鋼軌的坐標位置誤差必須控制在1毫米內(nèi)。工作中李紅安需要弓著腰,隔一根枕木就要彎一次腰,記下鋼軌間的軌距和水平。一晚上,他要彎上千次腰。
該橋最高處有46米,夜晚風大寒冷,有時溫度在零下十三四攝氏度,晚上出門攜帶的水,來不及喝時就會結冰。可就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李紅安卻堅持不戴手套——他擔心記錄的數(shù)據(jù)看不清,影響職工作業(yè)。
12月17日晚上,李紅安和工友們處理了7處細小的隱患,加固處理完這些隱患已是第二日凌晨4點多。返回工區(qū)后,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來一盆熱水,把手伸進水里暖手,“這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時候。”
從大西高鐵線路試運行到正式開通,李紅安一直堅守在這里。盡管家就在一河之隔的陜西合陽縣,但最近3個月,他一次也沒回去過。
他平時喜歡畫畫,給工友們、朋友們每個人都畫了一張肖像畫。他憑著自己對兒子的印象,在每年兒子過生日時就悄悄地給他畫一張肖像畫。他說等到兒子考上大學后,就把這些畫當做禮物送給兒子。
李紅安說,每次休班坐高鐵回家,當列車非常平穩(wěn)地經(jīng)過他養(yǎng)護的黃河特大橋時,他就覺得所有付出是值得的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rongxingtoys.com/showinfo-188-12050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