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|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|欧美精品一区二区aaaaa|免费中国女人69XXXXX

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>三農> 正文

分 享 至 手 機

尚天廣:發(fā)揮余熱為鄉(xiāng)鄰

時間:2015-06-11 09:32:42|來源:駐馬店廣視網|點擊量:14963

春水鎮(zhèn)魏莊村委尚莊村70歲的村民尚天廣,做過大隊支書,當過鎮(zhèn)農行主任,與農業(yè)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。退休后,他賦閑在家,又承包了30多畝果園和紅薯試驗田,辛勤勞作,無償為村民傳授農業(yè)技術,增加村民收入,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業(yè)專家,同時,還積極為保護村上的一處古代農耕文明遺址奔走不息。

“我是一個閑不住的人,這一輩子就喜歡和土地、農業(yè)打交道,能為鄉(xiāng)親們做點事是我最大的快樂。”尚天廣說。

在試驗田上辛勤耕耘

1962年,尚天廣初中畢業(yè),積極響應國家號召,投入到上山下鄉(xiāng)的洪流中去,回到家鄉(xiāng)務農,支援農業(yè)生產。他先從村會計干起,由于吃苦耐勞,得到群眾的擁護支持,1966年,20歲的尚天廣擔任魏莊村黨支部書記。當時,魏莊土地貧瘠缺水,糧食產量上不去,他就帶領村民興修水利,把附近火石山水庫的水引進魏莊,解決了群眾的吃飯問題,這些水利設施至今還發(fā)揮著作用。

1976年,尚天廣調到縣農業(yè)銀行辦公室上班,后來安排到春水農行營業(yè)所,一直干到退休。在春水營業(yè)所的時候,每到農忙時節(jié),他就回老家參加農業(yè)勞動。每當他看到鄉(xiāng)親們在土地上辛苦一年只能勉強解決溫飽時,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。

2007年,尚天廣退休回到老家。按說,他辛苦一輩子,應該安享晚年了??伤莻€閑不住的人,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?;丶液蟛痪?,他用自己的幾畝好地換別人了30多畝荒地。妻子特別不理解說:“放著好地不種,要荒地干啥,自己家的地還種不完,還去承包別人的地,是不是有病啊”。尚天廣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,“我在任的時候沒給鄉(xiāng)親們做啥貢獻,心里很不是滋味,現在我退休了,孩子們也成家立業(yè)了,時間也多了。我就是想弄點地,搞點試驗田,看看能不能把農產品產量提上去,讓鄉(xiāng)親們多點收入,過好點。就是失敗了,也不留遺憾。”妻子見他如此執(zhí)著,也沒再說什么。

頭一年,他在承包的試驗田上種上了花生。為了便于管理。他在地里蓋了兩間簡易房,在里面支起了簡易床。他特意買來花生管理與高產的書籍,認真學習書本知識,同時,他還結合實踐,每天認真記錄花生生長情況,精心施肥、除草。為了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,他還主動聯系省市農業(yè)專家,有時親自掏錢跑到鄭州、駐馬店當面請教。在不懈努力下,他的花生畝產比別人的高出30公斤。經過一段時間摸索,他還專門寫了一本《春花生一播全苗壯苗操作要點》的書籍。

一次,他去找時任縣科委主任的同村老鄉(xiāng)李豫慶辦事。李豫慶早就聽說尚天廣退休在家搞試驗田,對他很支持,也積極為他出謀劃策。“老尚,咱村的地你也知道,沙土含量大,不適合農作物生長。你不妨試試在沙土地上種點水果,產量和效益肯定會更高。”李豫慶說。這一句話說到了尚天廣的心坎上。于是,他就到鄭州找果木專家取經。專家告訴他,種錯一年樹,連帶十年窮,勸他慎重選擇果樹品種。對此尚天廣深有體會,有一年他從鎮(zhèn)上買了幾十棵果樹苗,等到掛果的時候發(fā)現,果樹只開花不結果,原來他是買到了假樹苗,結果白忙活了3年,一無所獲。在鄭州,尚天廣向專家詳細介紹了老家的土質情況后,專家向他推薦了幾種適宜種植的品種。幾天后,全國農產品博覽會在陜西楊陵舉辦,尚天廣得知后,立即自費趕到陜西,購買了幾個桃、杏、梨等品種帶回泌陽試種。

他是個善于學習的人,喜歡動腦筋。在培育果樹的過程中,他學會了果樹環(huán)割技術,即通過切割樹枝一定部位的皮,使果樹按人們的意志生長,對提高果樹產量作用明顯。他當時想,如果能把這項技術用到農作物上行不行,如果成功,糧食產量肯定會大幅度提升。他把這一想法先應用到西瓜和紅薯上,他特意種了一分地的西瓜和紅薯來試驗。用環(huán)割技術來管理,接出的西瓜又圓又大。他對紅薯秧實行刺莖技術,這項技術其實是根據環(huán)割技術發(fā)明的。具體做法是在紅薯秧最粗壯的部分適當割兩刀,上刀口涂上矮壯素,下刀口涂上磷酸二氫鉀,最終他中種的紅薯比別人高出200多公斤,紅薯大的都裂的破了皮。但他并沒有滿足,后來,他又來到正陽縣梁廟鄉(xiāng)找紅薯大王葉啟營求教更高產的方法,當時,天降大雪,下車后他又冒雪步行好幾公里才找到葉啟營的家。

尚天廣向筆者算了一筆經濟賬,如果使用刺莖技術,紅薯每畝產量達2000多公斤,可出粉1000公斤,按每公斤紅薯粉3元計算,每畝可創(chuàng)收3000多元,如果種玉米小麥,一畝最多1000多元,況且當地土地較貧瘠,適合紅薯生長,種紅薯就更劃算了。

他還是個喜歡奇思妙想的人。他準備把環(huán)切技術和刺莖技術應用到茄子、辣椒、西紅柿上。前不久,他得到了一個治療胃病的秘方,準備用秘方熬制成藥水注射到桃子體內,看能不能培育出具有藥物療效性質的水果來。他還不斷嘗試用水果、蔬菜研制醫(yī)療新秘方,效果還不錯。他用霜打過的茄子熬成藥水治療燒傷,用竹子提取竹精治療癲癇。他甚至自配藥水治好了老伴的多年腳疾。

主動為農民們解決農業(yè)技術難題

在魏莊村委,一提起尚天廣,鄉(xiāng)親們都說,他們種地碰到困難總喜歡找他,他很熱心,幫他們解決了許多難題,尚天廣可真是遠近聞名的農業(yè)專家。

這話不假。每到莊稼生長季節(jié),鄉(xiāng)親們經常來到他的小房子,問這問那。他對每一個人都很熱情,耐心解答。外村的村民莊稼生了病請他去瞧瞧,他也從不推辭。有時他連自家的莊稼都顧不上照料,樂此不彼地指導村民為花生科學育種育苗,給果樹施肥、嫁接、噴藥,一天下來累得嘴干舌燥,四肢酸疼,但沒有絲毫怨言。

幾年來,他還免費為村民提供果樹苗。附近村莊有一位村民準備承包百余畝荒地種果樹,需要樹苗,從尚天廣這里拿走了幾百棵樹苗,他一分錢沒要,還為村民講解果樹栽培的有關知識。每年果樹成熟的時候,他為村上的每家都準備好一大筐送給鄉(xiāng)親們嘗嘗。村上的小孩們來果園玩,都讓他們吃個夠,臨走的時候還給孩子們捎帶幾個。

尚天廣說,如果他的實驗能為村民們帶來實惠和好處,他就心滿意足了。在農業(yè)創(chuàng)新實驗和為鄉(xiāng)親服務的道路上永遠沒有止境,他準備干上一輩子。

積極保護龍眼崗農耕文明遺址

在尚天廣果園的旁邊,有一處山崗叫做龍眼崗,崗上有一處保存基本完好的明清時期的糧食儲存、加工的遺址。該遺址通體由一處約30余畝的石板構成,其中石板有效使用面積5.12畝,占17%。分為莊稼儲備區(qū)和食糧加工區(qū)兩大區(qū)域。莊稼儲備區(qū)有4塊面積不等的石板組成,面積3.92畝,食糧加工區(qū)由一完整的石板構成,面積1.2畝。站在龍眼崗上,尚天廣郁郁蔥蔥的果園盡收眼底。

當初,尚天廣把試驗田和果園選在此處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看管好、保護好這處遺址。他介紹,龍眼崗農耕遺址記錄了當地先人在此從事農事的生動場景,在古代農耕文明時期,農業(yè)生產技術落后,生活粗放,莊稼的收割、運輸和加工都基本靠手工勞動。每到收獲季節(jié),龍眼崗周圍村子的群眾不約而同地把收獲的莊稼統一集中到此。通過打場、淘曬、碾軋、碓臼,篩籮,最后加工成可供食用的粉面。至今這里還流傳著“一遍碾、兩遍碓,三遍四遍能下鍋”的順口溜。

他年輕時曾帶著鄉(xiāng)親們在這里打糧,推碾,磨面,當時十分熱鬧。如今,隨著機械化和農業(yè)技術的提高,龍眼崗廢棄不用30多年了,變得冷冷清清,只是偶爾有村民在此曬麥。更嚴重的是,此間崗上的部分設施還遭到了破壞,他很心痛,如果不及時保護,若干年后,這處遺址將不復存在。因此,從退休到現在,他為保護龍眼崗不斷奔走。他把龍眼崗的基本信息整理成材料,積極和鎮(zhèn)政府以及上級文物部門對接,準備把此處申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以便進一步更好地保護起來。下一步,他還準備自籌資金找人設計規(guī)劃,建立一座龍眼崗農耕文化遺址博物館,讓更多的人了解這處珍貴的遺址和泌陽悠久的農耕文明。( 通訊員:遠志 楊春麗 呂航)

 
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rongxingtoys.com/showinfo-16-19088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• 責任編輯 / 平筠

  • 審核 / 李俊杰 劉曉明
  • 終審 / 平筠
  • 上一篇:泌陽縣食用菌再添新丁
  • 下一篇:平輿:秸稈禁燒 “四個結合”見實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