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駐馬店廣視融媒訊】(通訊員 宋永亮) “日月不肯遲,四時相催迫。” 1月2日早晨7點10分,駐馬店上蔡縣社會醫(yī)療保險中心文秘股股長王體學,推開碗筷就徑直往樓下走去,顧不上送上學的孩子,更顧不上幫妻子收拾鍋碗瓢盆。
“不就是當個第一書記嘛,急什么急?離年底全縣脫貧摘帽還有整整一年哩,再說咱離村里只有十幾里路,你到村里了,人家遠一點的村還有好幾十里地哩!”
妻子這樣不溫不火地嘮叨,不知聽了多少次,王體學沒法接話也沒有停下腳步,他心里想的只有,“只剩下一年時間了,早到10分鐘能早辦10分鐘的事,脫貧攻堅,村里的老百姓也等不及??!”
有夢想,誰都扶得起
王體學所駐的百尺鄉(xiāng)鴛店村,位于上蔡縣的城鄉(xiāng)結合部,全村現(xiàn)有農(nóng)戶960戶,總人口4100人,未脫貧戶37戶119人,已脫貧戶29戶92人?;A條件差,貧困人口多,致貧原因復雜,村兩委班子不健全,2017年王體學剛入村時村委連間村室也沒有,這都是讓王體學頭疼的“老大難”問題。
出身農(nóng)村,再加上近10年從事為群眾醫(yī)保服務的經(jīng)驗,讓王體學做群眾工作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,然而要讓基層組織強起來、村容村貌亮起來、貧困群眾富起來,并不是三五句話的事。因此,通過幫著解決小難題拉近與群眾的距離,通過宣講國家系列惠民政策鼓起貧困人員脫貧攻堅的信心和勇氣,成為王體學的務實之舉。踢爛門檻子,坐熱冷板凳,王體學逐漸成為人人熟悉的“鴛店人”。
王體學身材不高,皮膚黝黑,衣著樸素,四十來歲的人,在眼神兒不好的人看來,就像個五十多歲的人,在農(nóng)村“老”字又是尊稱,所以“老王”這頂不大不小的“帽子”就給王體學扣上了,反而喊“王書記”的人越來越少了。
“不是貧困戶不想脫貧,而是他們根本沒有更好更多的辦法和渠道發(fā)家致富。有時候,一條致富信息,幾千塊錢的啟動資金,都能起到‘四兩撥千斤’的作用,咱扶貧干部,咱第一書記,就要智志雙扶,打起他們的精氣神,點燃他們的小夢想。有夢想了,你不怎么扶,他們自己就站起來了!”
2018年,鴛店村有23家貧困戶需要危房改造,政府出資,少則幾千元,多則4萬元,就這,還有貧困戶不配合。思想認識有問題的,王體學就一遍遍地從家庭安全、整村形象、全面小康多個角度勸說;家里確實難以匹配夠資金的,王體學就通過介紹務工、提供信息、適當擔保等形式幫他們籌集。
劉付德現(xiàn)年70多歲,他與老伴是半路夫妻,婚后沒有生育子女,婚前雙方各有兩三個女兒。伴隨著閨女們相繼出嫁,老兩口的日子也越來越冷清起來,他們原打算就這么“破罐子破摔”在破房子里對付到老就算了,沒想到王體學死活不依天天去做老兩口的思想工作,不斷動員他家的親戚朋友來幫忙,直到危房改造結束屋里一滴雨也不漏了。如今,住在干凈漂亮的新房子里,老兩口逢人就夸“老王”的好,還想著好好生活多享些國家好政策的福哩!
有作為,誰都看得見
“群眾富不富,關鍵看支部”。王體學剛入村就把基層黨建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。在主干道旁租兩間門面,把支部村委的牌子一掛,擺張桌子找?guī)讞l凳子,群眾就有了說事辦事的地方,落實“三會一課”等制度,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,村兩委的凝聚力和戰(zhàn)斗力也慢慢強起來了。2018年4月村兩委順利換屆,選出村兩委干部7人,全年培養(yǎng)黨員發(fā)展對象1人、入黨積極分子1人,加之轉入的4名黨員,全村黨員總數(shù)達40人。
2017年,在建檔立卡“回頭看”大走訪時,王體學發(fā)現(xiàn)貧困戶丁選家里,妻子、兒子、女兒都因為沒有戶口無法納入全國扶貧電子系統(tǒng),當然也無法享受應有的系列惠民政策。與丁選家一樣,鴛店村還有4家貧困戶因為“黑戶”成為“半截頭”的貧困戶,這肯定與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”的國家政策是相違背的。采集證言證據(jù)、與公安部門溝通、與扶貧部門對接,斷斷續(xù)續(xù)跑了一個多月,鴛店村又多了7個有身份證又享受扶貧政策的人,又經(jīng)過多方努力,胡忙、劉夢柯等12名曾經(jīng)被漏登的貧困人員也進了國網(wǎng)系統(tǒng)。
投資28.5萬元建成入村道路0.5公里,投資60.95萬元安裝路燈217盞,投資100多萬元打成280米深井1眼,解決許莊、丁莊、鴛店街3個自然村的吃水難題,建成標準化衛(wèi)生室1處、文化大院1處、新村室1處,總投資95萬元,總建筑面積達450平方米。投資2.8萬元定點清理垃圾并新建垃圾池6個,20名村級生態(tài)保潔員的環(huán)衛(wèi)工作已經(jīng)進入常態(tài)化、規(guī)范化的新時代。
全年全村有26戶47人享受教育補貼及“雨露計劃”補貼,總金額5.8萬元;有66戶得到馬鈴薯分紅,總資金28.08萬元;有66戶獲得光伏扶貧,共分紅6.6萬元;有59戶調(diào)整種植結構109畝,共獲得補貼4.3萬元;有19名貧困家庭勞動力獲得公益性崗位,每月增收500元,有28戶的勞動力被有效轉移,年均增收20000余元……
“人家駐村一般情況下是五天四夜,王書記在我們村,節(jié)假日星期天能看到他的影子。作風嚴謹,干啥事都風風火火,村里沒有不認識他的,他給鴛店村辦的實事,我們都看在眼里記到心里了!”鴛店村支部書記劉安民激動地說。
有擔當,誰都贏得起
“船到中流浪更急、人到半山路更陡”。面對2019年鴛店村“退出貧困村序列、貧困發(fā)生率降到1%以下”的脫貧目標,王體學越來越為強烈地感受到緊迫感和危機感,農(nóng)村俗話說“空手攆不上擔挑里”,要盡快盡好實現(xiàn)脫貧目標,王體學也只能與村兩委一道挑著全村人的新年夢想小步快跑了……
新修4公里通村公路,國土綠化提升行動,配套村室、文化活動中心的各類設施物品,并進行規(guī)范化管理等工作都是重點,但不能說是難點,在王體學看來,脫貧攻堅最大的難點是發(fā)展扶貧產(chǎn)業(yè),讓貧困戶在產(chǎn)業(yè)鏈上獲得勞務收入、分享發(fā)展紅利,才是最難辦的事情。因此這些天他每一天都要村里、地里、老百姓家里跑無數(shù)趟,要推動100畝圍村林建設,鼓勵貧困戶在冬桃樹下發(fā)展林下經(jīng)濟,更要貧困戶在優(yōu)惠政策的資助下發(fā)展食用菌種植業(yè)。這些貧困戶沒技術、沒信心、沒現(xiàn)成銷售渠道,想說動他們也不容易!
有些貧困家庭的勞動力不方便外出務工,又想著村里的其他留守兒童,王體學就想辦法為村里引進扶貧車間,之前他從駐馬店引進一家大豆深加工企業(yè),結合企業(yè)實況,最終落地在上蔡。王體學還不滿足,又與深圳一家電子科技公司積極對接,準備為村里引進電子廠,讓部分貧困人員在家門口獲得勞務收入的機會。企業(yè)負責人態(tài)度很積極,對鴛店村的投資環(huán)境也很滿意,為了掌握技術、熟悉流程、提前對接市場,王體學早在去年10月就開始動員深圳公司培訓本地人員,先試組裝數(shù)據(jù)線、藍牙耳機等產(chǎn)品。“不緊不慢、不輕不重、月工資2000多元”,經(jīng)近兩個月的運作,鴛店村的小型加工廠年后將正式開工。王體學下一步就要籌備正式簽約、履行手續(xù)、開工揭牌等事宜了。
“春爭日夏爭時,五黃六月爭回耬”,面對時光的匆匆流逝,王體學把“我們都在努力奔跑,我們都是追夢人”當成他2019年的座右銘,他相信,有國家惠民政策,有各級持續(xù)幫扶,有鴛店人的同心協(xié)力,2019年脫貧摘帽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(xiàn)!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rongxingtoys.com/showinfo-430-227833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