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封人見圣祠”
2011年5月,河南省西平縣楊莊鄉(xiāng)儀封被授予“孔子辦學圣地”,并舉行授牌儀式。
儀封村是一個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老集鎮(zhèn)。我國古代大思想家、大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國時,曾兩次路過儀封,并在儀封設壇講學。為了紀念此事,儀封人在儀封西北隅萬泉河西岸修建了封人見圣祠。幾千年來,受孔子儒家思想遷移默化的影響,敬老愛幼、和睦鄰里、尊師重道、樂業(yè)敬群、將心比心的傳統(tǒng)美德在楊莊鄉(xiāng)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。開發(fā)孔子文化,宏揚傳統(tǒng)道德,將成為推動楊莊鄉(xiāng)良好社會秩序的強大基礎。
“曬書臺”
曬書臺,位于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坪壩鎮(zhèn)喻家城。
史載,東周時期孔丘周游列國,到楚國來,經(jīng)過京山縣城東北37千米處的富水河南岸的一座土丘(今坪壩鎮(zhèn)喻家城)西北約0.5千米處的潭時,以車載書,坡陡路窄,車子翻入潭中,遂撈起濕書,放在土臺上曬干,此地名曬書臺,車子翻入的潭名翻車潭。這件事,《京山縣志》有明確記載。
曬書臺東2千米處的棋盤山,相傳是孔子下棋處,有大石棋盤一個。距曬書臺約2千米處的山崗上,曾建有夫子廟一座。
“子路問津處”
新蔡“子路問津處”
問津處原建有問津臺,立有子路問津碑,子路問津碑為青石,碑闊50公分,高2米余??逃?ldquo;子路問津處”五個楷字。子路問津原為楚昭王始以紀念魯昭公二十年(公元前489年),孔子應楚聘由葉至楚,楚昭王不用,孔子由楚返蔡,遇長沮杰溺耦而耕,孔子過之,使子路問津打聽渡口焉而筑,明萬歷四十四年知縣王廷俊重筑臺址,復建祠廟。由于明末兵焚,問津臺倍受其害,至清乾隆五年知縣王大呂到新蔡就任時,已經(jīng)是曠野蕭條,“問津之碑猶在,問津之臺尚存,而片瓦無存”了。于是王公望古情深,聞風追憶,決意沿前代舊制,重修新臺,遂議立問津臺制:“臺高數(shù)丈,周圍砌以磚石,四面而方三丈”,臺上修殿坊亭閣,拱橋幽雅,金魚泍池;庭院內外遍植奇花異草,翠竹蒼松,碧槐綠柳。此次王公所修之臺,局勢雖小于舊制,然而小巧玲瓏,古樸幽雅,妙趣橫生,亦足以令人神往了,怎奈制度已定,宅兆已卜,即待興工,而王公大呂卻升遷去任,苦心未果,自此,后世再無繼修了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rongxingtoys.com/showinfo-33-6548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